close

2010-03-19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南雄

台東縣的鸞山社區前幾年因為經常在道路上發現保育類野生動物穿山甲的蹤影,進而引發了社區的高度興趣,居民們都很想瞭解為何被列為保育類的野生動物會在鸞山社區有那麼多的數量,因此由台東林區管理處、屏東科技大學與鸞山社區合作,展開了穿山甲的追蹤研究。

    主持這項研究工作的屏東科技大學裴家騏教授進一步表示,目前全世針對穿山甲的研究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於作業困難度相當高,過去一般人對穿山甲的刻板印象總認為穿山甲是懶洋洋的或者是縮成一團的動物,這可能也和長期以來研究成果不理想有關,裴家騏教授說,穿山甲其實是動物界的鐵人,不但瞬間爆發力很強,會鑽洞,會爬樹,還會游泳。

    台東林區管理處黃群策課長說,從研究調查發現,穿山甲挖洞的模式有很多的類型,比較淺的洞穴很可能只是單純的覓食洞穴,居住的洞穴則比較深,出洞的時間與在洞穴外的時間也出現不規則的情形,最晚出洞外活動的紀錄可遲至凌晨三點多,所以追蹤時必須整夜等待,以確定穿山甲有無出洞,而這也是研究人員辛苦的部分。

    鸞山地區是全球少見穿山甲與人類共存生活的安全環境,而穿山甲在當地擁有高密度且穩定的族群,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屏東科技大學裴家騏教授表示,未來除持續進行學術研究外,也會對鸞山社區提供解說訓練與人才培育,讓穿山甲能成為社區發展的基石,也讓居民從保育穿山甲的保育行動上獲得社區整體發展與經濟收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班卡拉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