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來 把黑琵找回來」(劉怡伶報導) 中廣新聞網2011/04/11 07:55


濕地,宛如地球的萬花筒,隨著季節變化,潮汐更迭,變換著不同的生命故事,台灣面積雖小,但得天獨厚地擁有2處國際級濕地,另外還有41處國家級濕地與32處地方型濕地等,這是因為台灣位處板塊交接帶及氣團海潮匯聚地帶,雨水、浪潮與河川涵養出多樣化的濕地。

每年入冬之際,黑面琵鷺總會翩然來到台灣西南沿海度冬,在台南七股一帶彙集,吸引無數愛好大自然的人士探訪,也成為國際上極具指標性的集散地。

今年由於氣候變遷,再加上覓食環境改變,黑面琵鷺群聚的情況有變,引起各界關切,紛紛探討原因,以拍攝黑面琵鷺聞名的王徵吉老師直指,七股黑琵主棲地內養殖漁塭放租後,很多地貌被改變,可能是主要原因,他回憶1992年開始拍攝時,當時很多的荒廢漁塭是牠們最愛的落腳地。


「當時東漁塭很多沒人經營的漁塭,廢棄的,一些草、樹很多,那是牠們最愛的,當東北季風太強時,牠們就飛來東漁塭,風大牠們就躲在漁塭的田梗,堤岸邊,有樹有草,牠們就可以躲風避雨;當東北季風小了,牠們再回來主棲地,還有一個好處,沒人管理的漁塭,有水就有魚,裡面有很多小魚,牠們一來可避風,一來可以吃東西」王老師認為,自從去年東漁塭放租後,整個情況發生變化,所以今年黑琵搞失蹤,應該與此有關連。

「放租後,漁民為了經營,所以開懇,把所有東西變得光禿禿,黑琵在空中盤旋,以為自己找錯地點,沒地方去,慘了!等回到主棲地後,風太大,沒辦法待,只好到其他地方去,可能躲在漁塭的閘口,我們就無法看到牠們」
奇怪的是去年十一月鳥調時,台灣查到1671隻,數量破歷年紀錄,鳥友們很開心,原本很樂觀今年應該可以破兩千隻,不料一月普查時才查到843隻,一下子掉了一半,讓大家開始心急。他認為這些鳥隻應該沒有離開台灣,但是究竟到哪裡去,始終是個謎。
「我去日本九州福岡問,沒有,問香港也說沒有,福建也沒有,澳門也說沒有,奇怪跑哪去?我想可能是三天鳥調時,牠們跑到附近漁塭,我想可能還是在台灣」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此促成國際研討會在七股召開,一方面是希望與國際進行保育議題的交流,另方面也希望探討出黑琵搞失蹤的原因。處長呂登元認為,與會者普遍認為食源不足是造成黑琵數量異常的主因之一,台江國家公園擬出計劃,將從下個月起與台南大學合作進行養殖計劃。「在南大七股校地西校區81公頃的土地上,利用這些荒野型的漁塭,以自然趕潮的方式引進漁種,並且復育漁塭,放養多種雜魚,供給黑面琵鷺覓食」。

此外,也將結合在地漁民以淺坪養殖虱目魚方式,推廣在地文化,並且重現黑琵覓食環境。「這個部份就是我們要推廣在地淺坪式養殖的文化,這與黑琵之所以喜歡來有很密切關係,整個串起來,未來也是我們很好的環境教育的場域,更多民眾來此除了看黑面琵鷺外,也可以了解牠們與虱目魚養殖特色的關連」

一位因為謀生不易,離開七股的年輕人則認為,黑面琵鷺如果不來,可能會讓七股更蕭瑟,所以期盼台江公園管理處不只是把黑琵找回來,更要把年輕人找回來。「與在地結合很重要,我們好不容易把一個開發案擺脫了,不希望只有老人與小孩,我們都希望能夠回來,但願能夠讓年輕人回來」

七股曾經造就出生態保育史上最傳奇美麗的一頁,在國際濕地保育上佔有一席之地,如今在生態旅遊及觀光產業漸入軌道時,黑琵集體搞失蹤會不會讓這個傳奇不再,少了黑面琵鷺的台灣,相對會失色,而更重要的是,這代表這裡的環境產生質變,別小看這些鳥隻的行動,牠們透過牠們的方式,在向我們示警,這些啟示值得大家一起關心,一起努力。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1/1/2plqu.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