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最令人佩服的部分應該是用台語演講,許多名詞,透過謝老師的嘴裡說出,特別有味道,讓人莫名想起當年阿公在講古的影像,自然,恍然一悟,原來是可以和語調、生活緊密結合的呢!而且聽說各種動植物的台灣名詞,是謝老師利用訪談及自然觀察時,詢問各方耆老學習而來的,難怪這麼動聽誘人!

老師增加了「與大自然做朋友」部分的投影片,介紹了台灣的相思樹的樹葉、黑黑的果實、同時比較了紅豆生南國的孔雀豆及雞母珠;苦楝花原來是日本人思念家鄉櫻花的替代;來不及換穿新衣服的樟樹樹幹,當然動物部分也補充了目前都市偶見的可愛松鼠;石龍子都讓人覺得趣味盎然,除開講稿內提醒的內容外,謝老師善用他的老師專長,另外對於攀木蜥蜴,透過問答,提醒了我們的想像,放大100倍之後,攀木蜥蜴真的很像是一隻恐龍呢!

另外一個時間控制的部分,原本「台灣自然生態之美」所設定的投影片是127張,平均一張約需說明43秒,然而謝老師剛開始的時候,講演一張約用了1-2分鐘左右,又自己增加了部分投影片,到9 5分的時候,還剩下有36張投影片,這時候其實挑戰的是講師的功力,如是新手上場,可能會急就章的胡言亂語,然而謝老師還是不急不徐,該說的理性及該表達的感性,無一有缺,做了漂亮的結尾。

因為場地的關係,我們坐在最前面,當然無法具體觀察聽眾的反應,但聽見偶然傳來的驚嘆及笑聲,可想而知,對於第一次聽到這個講演的人而言,這是一個充滿感動的說服。

一個講師的功力,除開語言的表達、個人的經驗分享外,還有一部分就是對於自然界物種環境的認識及觸類旁通,綜合運用的功力。看見謝老師侃侃而談、收發自如的實力,讓人心生讚嘆。讓自己有感於對自然動植物深度的貧乏,另時間的控制及環觀聽眾的反應而進行調整演講方式,也是現階段的我必須再努力練習及學習的部分。

但因為同一日進行試聽、試講及聽正式演講,三場下來,我也不禁在想,如果對於聽過第二次「台灣自然生態之美」講演的人,這種感動是不是會繼續?我們對於自然界的雲霧氣象,花開花謝,縱是日日相見也無厭,那麼,如何創造同一份講演,可以讓相同聽者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動及驚喜呢,除開不同人的語調、表情,表現方式外,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更努力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wbeau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